环球通讯!这家油茶基地为何大旱之年仍稳产?
来源:红网    时间:2023-05-26 15:59:04

5月正是油茶果实膨大期,在湖南省醴陵市三思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,满山油茶林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绿油油的光彩,枝头累累果实如同一颗颗绿宝石,孕育着丰收的希望。

去年,湖南省遭遇罕见极端高温天气和夏秋特重连旱,不少地区油茶林严重减产甚至绝收,但三思油茶种植基地仍然达到了亩产400公斤鲜果的水平。

大旱之年仍能保持稳产,这家油茶基地有何秘诀?


【资料图】

均衡施肥

三思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绍波介绍说,要想丰产稳产,得先让油茶林“吃饱喝足,营养跟得上”。

在他的油茶种植基地有3个大池子,分别是厌氧发酵池、好氧发酵池、螯合池,用来配制有机水肥。原料就是茶粕、菜枯、花生枯等常见的农林生产废弃物,按照一定比例加上菌种,经过1个月左右的发酵,配制成有机肥母液。山上布设“水龙头”,需要灌溉或施肥时,通过恒压泵送水肥上山,接上水管便可浇灌。

油茶在不同物候期需要不同的营养物质,理想的状态是“缺啥补啥,缺多少补多少”。“现在的难点是生物菌肥、有机肥、复合肥、微量元素等怎么搭配,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、施多少。不同的配方我们已经做了3次实验,还在继续摸索。”邓绍波说。

尽管“营养餐”的配方还没有完全掌握,但水肥一体化的效果已经显现。

油茶花果同期,去年夏秋特重连旱,为了保花保果,邓绍波赶紧给油茶林吃上“营养餐”,还给挂果较多的油茶树“吃小灶”,多浇了一两次水肥。结果,基地里一株14年树龄的油茶树去年单株鲜果产量就有50公斤,成了当地的“网红树”。今年,油茶基地整体挂果情况良好,预计产量还将大幅提升。

“没想到效果这么好,”邓绍波说,“实践证明,水肥一体化是解决油茶生产大小年问题的有效手段,是实现丰产稳产的保障措施。”

调整密度

邓绍波的油茶基地于2009年开始造林,“当时不懂得选择良种,有什么苗子就造什么,以为树越多结果就越多,造成油茶林品种杂乱,密不透风,到2016年,几乎不结果。”

2017年,邓绍波抱着最后一试的心态开始砍树,将油茶林密度从每亩90多株降到55株左右。“当时他们都说我瞎搞,谁都没想到的是,虽然树少了近一半,但油茶林通风透光后,亩产反而增加了。”

通过密度调整,改造低产低效林的经验从这里逐渐推广开去。

如今,邓绍波在继续琢磨油茶新造林的密度试验。2021年,他通过全垦整地新造7亩油茶林,设置4米×4米和2米×4米的株行距对照组,每亩种植40多株,探索怎样既能保证油茶林有充分的生长空间,又能最大化挖掘林地的利用效率。

精细化管理

“在我的油茶基地里,你找不到一根枯枝。”邓绍波最引以为傲的除了水肥技术,就是修剪抚育和花果培管。面积150亩的油茶基地,三四个人就能管得过来。

对油茶,邓绍波像养孩子一样精心:“油茶修剪整形的方法要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、因树制宜。通过合理修剪,使油茶形成一定的树体结构和树冠形状,控制生长枝和结果枝的比例,提高营养利用效率;通过花果培管,促进或者抑制花芽分化,控制花芽数量,避免大小年过分明显现象,还能提高坐果率、增大果径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”

要实现油茶产业的提质增效,需要培育更多像邓绍波这样懂技术、勤学习、爱思考、重实践的新型经营主体。

2019年,在醴陵市林业局的支持下,醴陵市油茶办组织成立了醴陵市油茶技术研讨组,集合油茶技术人员和当地油茶种植大户,共同学习、调研,突破油茶生产技术难点,总结经验和科技创新。2020年,技术研讨组的6名骨干成员注册成立了民间的醴陵市油茶研究所,邓绍波就是其中之一,他的基地也被列为醴陵市20个油茶提质改造实验点之一。

几年来,醴陵市油茶研究所的成员走访了湖南、江西、广西、湖北、重庆、贵州、福建等7个省(区、市)200多个油茶基地以及柑橘、苹果等果园,行程6万多公里,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,回来转化应用于油茶生产实践中,总结了“密度调整、合理修剪、均衡施肥、花果培管”的油茶提质改造十六字技术措施,提出了油茶高产稳产的“醴陵方案”。

今年,邓绍波进一步完善技术措施,在油茶树周边挖好竹节沟,起到蓄水保土抗旱的作用。

适度规模经营,实行精细化管理,三思油茶种植基地的投入产出正形成良性循环。2017以来,邓绍波共投入基地提质改造70多万元,至去年已基本回本。看着一树树绿色的果实,邓绍波自信地说:“油茶亩产1000公斤(鲜果)不是梦!”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亚洲物流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   联系邮箱:5 516 538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