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618 如火如荼,北京顺义的一个物流仓库内,42 台货箱“蜘蛛人”在 9 米高的货架间隙里穿梭。和往年不同的是,这些蜘蛛人业内首次实现了“上链”,所有的运行数据加密流转在区块链网络上,为仓储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可信协作打下了基础。
“蜘蛛人”全称蜘蛛拣选系统(Picking Spider System),AI 是它们的大脑,工作任务就是“取箱子”。一旦接到网友的下单指令,这些蜘蛛人会在毫秒之间精准定位到存放商品的箱子位置,并快速把它转运到拣货台,整个过程仅需两分钟。
这是全球首个智能立体仓储系统,发明者正是一家中国企业,鲸仓。传统仓库一般都采取小货架+手推车的形式,存储高度低,面积大,人工拣选路径长。这也就使得商品的搜索成本变高、工人辛苦且错误率高,导致“规模不经济”,仓库里 90%装的都是空气。
“仅通过信息化手段和人力操作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,必须要通过智能化升级。”鲸仓创始人李林子介绍,鲸仓借助立体智能仓储让更多的箱子塞进了更小的空间里。记者现场了解到,鲸仓在 6000 平米里的北京仓里存放了 40 多个品牌超250 万件商品,存储量是传统仓库的 6 倍。每一个箱子里都放着不同的商品,借助智能化方案,鲸仓把仓库空间利用率从 10%提高到了 85%,人效也提升了三倍。
图注:仓储机器人吊起箱子自动前往拣货台
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 6000 平米的仓库里涉及到了多个参与方,包括场地提供方、设备采购或者出租方、设备销售方、仓库运营方和包含阿迪达斯在内的 40 多家服务使用方。如何更好地推进整个产业链的高效协同,是鲸仓在实现仓储智能化之后面临的新挑战,这也是引入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原因。
据了解,鲸仓采用蚂蚁链的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,实现了蜘蛛拣选系统的运行信息、订单和资金交易信息加密上链,多方共同看一个可信账本,由于这些数据真实可信且丰满,鲸仓可以从产业资本那里用更低的成本租赁仓库和设备,实现轻资产运营。
图注:工作人员用扫码枪将商品录入立体智能仓
“在整个仓储产业链上,我们想证明设备这些科技资产的价值要远远大于钢筋水泥。”李林子说,这些上链的数据呈现了一个仓库真实的运营状态,让上下游形成了透明的协作关系,如:蜘蛛人今天在仓库搬了 100 次箱子,背后连接的是 200 个订单,而每个订单有 10 元的收入,这有助于降低产业链的协作信任成本,让创新企业主导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,避免马车车夫指导汽车研发的窘境。
目前,基于“设备信用”的轻资产模式,嘉里大通物流投资了鲸仓北京仓的一期项目。记者走访过程中注意到,目前鲸仓的二期项目已经在建,由中国融通地产主导投资。“降低成本,提高规模,明年的我们整体的立体仓运营规模至少能增长 200%,同时将帮助 3 倍于现在的零售商享受到更便捷的仓储服务。”李林子说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